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传承着七代劳模的事迹,他们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有着忘我的工作态度、对新技术、新知识学习充满热情。他们中有的为公司在系统开发、技术引进、国产化等众多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有的潜心研究,组织并亲自参与分散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的带头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分散控制系?#24120;?#26377;的专业造诣高超,是我国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的中青年科技专家;有的成功转型和拓展分公司业务范围,拿下大额订单......这些劳模为我国在工业过程控制领域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应用作出很大的贡献,目前这种劳模精神正一代一代传下去,并发扬光大。
- 企业标志
- 企业名称
- 专用字体
- 组合规范
- 企业标准色
郁宝伦 男 1941年12月出生 大学文化程度 高级工程师 已退休被公司电站自动化公司返聘为技术顾问1997年、1981年、1983年、1987年四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国务院?#30528;?#29305;殊津贴终身享受者。郁宝伦先生为上海自仪在系统开发、技术引进、国产化等众多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80年代中期,郁宝伦先生担任上海自动化仪表公司调节器厂技术厂长,他以敏锐的目光盯向工业自动化控制系?#24120;?#22312;他主持下,调节器厂开发了DJK/f-1000小型分散控制系?#24120;?#23567;型的DCS系?#24120;?#36825;在当时属于与世界基本同步的水平。90年代初,他又作为上海自仪的首席代表与美国利诺公司进行?#27010;校?#25216;术引进了MAX1000分散控制系统。以后在为系统国产化、系统技术应用等作出贡献。

韩光平 男 1950年1月出生 大专文化程度 高级工程师 公司DCS公司原总工程师 已故韩光平先生1990年、1992年、1996年三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199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30528;?#29305;殊津贴终身享受者。韩光平先生在80年代中期,以他为主,组织并亲自参与DJK/f-1000分散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是上海自仪在工业过程控制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最早介入的人员之一。在MAX1000分散控制系统引进后,他又参与了引进后第一个300MW机组—上海外高桥发电厂4套300MW机组的工程应用,是DCS公司技术带头人。他为人忠厚,工作勤奋,不计报酬。在DCS公司工程项目主任工程师人手不足时,已是DCS公司总工程师的他毅然亲自承担项目主任工程师,并带出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不幸的是,他由于工作辛劳,被查出患有肺癌,英年早逝。

曹洪元 男 1962年8月出生 硕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公司DCS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服务部经理。曹洪元先生1993年、1997年两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曹洪元先生是我国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研?#21487;?#27605;业后进入调节器厂工作,92年1月进入DCS公司工作,他作为DCS公司工程部负责人,承担了DCS公司成立后第一个自己承接、独立完成的工程项目—上海石化腈纶厂南纺丝项目。为DCS公司以后工程树立样板工程,之后,他潜心研究,将引进的MAX1000系统工作站进行国产化,取得显著成绩。

陈凯 男 1966年10月出生 硕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公司副总经理。陈凯先生2000年、2007年两次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陈凯先生对事业执著追求,参与了引进后第一个300MW机组—上海外高桥发电厂4套300MW机组的工程应用,并在其?#26657;?#24212;用自己所学知识,?#26469;?#20102;画面自动生成技术,得到美方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称赞,至今DCS系统很多画面都还是他当时所创。他聪明好学,很多疑难?#21448;?#21482;要他出面基本都能克服,为了突破美方的技术封锁及节约?#24335;穡?#20182;经过几个月的不停试验,研究出了公共逻缉,不仅使DCS公司节省大量的?#24335;穡?#21516;时也使美方对自仪公司另眼?#21019;?#22312;他的组织下,DCS公司将引进的系统主要的技术关键部分—I/O卡件进行国产化,从而使引进系统可以全部由国产得以替代,为以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散控制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在他组织与参与下,自仪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UPMAX800系统研制成功,他并组织开发液化石油气加汽自动化系统。在工程应用上,他不?#20808;?#24471;新的突破,DCS与DEH的一体化、电气信号进入DCS系统等等。

朱强 男 1973年1月出生 硕士学位 高级工程师 公司经济运营部部长。朱强先生2004年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朱强先生在研制开发上海自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分散控制系统SUPMAX800系统中作出卓越的成?#20572;?#20182;以加速赶超国际先进的自控技术为己任。勤奋刻苦地在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领域中耕耘,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亲自研发并组织领导了DCS研发部的科技人员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SUPMAX800控制系统和轨道交通“信令格式”统一的软件包技术。成本比同类进口系统下降40%以上。2006年他又开始研制大型分散控制系统SIMAX系?#24120;?#24182;于2006年底通过验收。为上海自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分散控制系统研制开发作出新的成绩。

王震 男 1971年7月出生 汉族 大学?#31350;?#23398;历 1993年7月参加工作 高级工程师职称 中共党员 公司电站自动化公司副总经理。王震先生荣获2007-2009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王震先生199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光电子专业,毕业后进入上海自仪DCS公司工作,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对控制技术不断研究、探索、实践,使他很快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并逐步成为DCS公司的技术带头人。他把公司的发展当作自己的事业,当作自己的理想,当作回报企业和组织的强大精神支柱,敬业爱岗成为他一切的出发点,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激励他在平凡的技术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在不断探索我国工业过程自动化控制发展的方向,在赶超世界先进技术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技术精湛、专业造诣高超的我国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沈荣康 男 1963年7月出生 汉族 大学?#31350;?#23398;历 1984年7月参加工作 工程师职称 中共党员 公司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沈荣康先生荣获2010-2014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沈荣康先生从2010年12月开始担任系统工程公司总经理,任命之初,系统工程公司是上海自仪下属一家从事以火电领域PLC控制为主的工程公司,年销售额曾到达亿元左右。这几年,沈荣康先生响应国家和上海电气集团的核电、军工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积极努力,已成功将系统工程公司业务范围逐步向这两个领域进行转型,并加以拓展。2014年系统工程公司为公司拿下2.5亿核电、军工订单,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公司的核电、军工窗口单位,在赢得用户赞誉的同时,为公司核电、军工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国力是否强盛的标志,而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24120;?#21017;是检验装备业水平高低的标尺。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在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的重要基地——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有一个劳模群体,他们以自己的不?#27010;?#21147;和追求,为我国自动化控制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展示了几代仪表人的风采。
陈凯,是这个劳模群体中的?#21028;?#20195;表。1989年,大学毕业的陈凯为了专业对口,成为班里为数不多选择到国企就业的人。18年间,始终坚信理想在岗位,事业在本职。他瞄准国外先进技术,不?#31995;?#23398;习新的知识,不间?#31995;?#25630;国产化,技术创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逾3000万元。如今,陈凯在岗位中实?#33267;?#33258;身的价值,成了技术精湛,专业造诣高的我国新一代工业控制系统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自主创新,提升中国自动化控制水平,是陈凯的坚定追求。1993年,陈凯与同事们第一次参与上海的外高桥项目,负责DCS控制系统画面生存工程等的开发。这是公司第一次与美国合作的项目,能不能完成有关控制系统画面生存工程的设计?能不能打好DCS公司进入电厂的第一仗?陈凯和同事们将使命责任感化为多学习,多思考。他想:如果今后每?#25317;?#19968;个项目,都要重新设计一个画面,不仅影响进度,而?#19968;?#19981;能确保质量。能不能改进一下?#20811;?#36335;一打开,他坚持进行整体设计,运用全方位,数字量,模拟量的控制逻辑,确保画面既成整体规模,又可以规范操作,经过创造性设计和连续实验,终于开发成功了自身特色的控制系统画面。这一具有开创性的画面生?#19978;低常?#20063;成了当时美方参照的样本。
1998年,公司承接了铜陵电厂30万千瓦机组的新项目,其中自动化控制系统要采取美国MCS公司九十年代末的技术。对此,公司一方面派2名软件工程师到美国学习,另一方面和美方商谈技术转让问题。美方态度强硬,一口价:18万美元。美方以为,没有了这个自动控制软件包,铜陵电厂的1000多万的项目就成了空话。关键时刻,陈凯站了出来,他凭着自己从事自动控制技术研究的深厚功底,以及对产?#36820;?#28145;入了解,花了整整20天的时间,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它不仅适合中国国情,而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一下子为公司节约了18万美元的转让?#36873;?#20107;后,美方十分惊讶,十分佩服,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表示对自动控制软件包非常?#34892;?#36259;,提出购买这套软件包。
有技术才有实力,有实力才有底气。这个劳模群体把国企当作自己的发展舞台,把领军中国自动化控制事业作为自己的毕业使命,在光荣而艰难的道路上孜孜以求,锲而不舍。他们中有老劳模郁宝伦,曾参与我国第一代国产控制系统的研发,退休多年至今仍研究技术难题;有呕心沥血、英年早逝的劳模韩光平,临上?#36136;?#21488;前,他仍挂着手中的项目,把对项目方案的最后思考交到组织?#31181;校?#26377;致力于国产化推广的劳模曹洪元,培训用户满天下……
